入秋至今,野生動物養(yǎng)得個個膘肥體胖,為越冬作準備。同時,它們又成為不法分子的覬覦之物,尤其是野生鳥類等飛禽。如今還是候鳥遷徙越冬的窗口時期,同時也是秋冬季野生動物易受捕殺時期。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政策,農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逐步好轉和改善,野生動物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據(jù)了解,從2015年起每年的秋冬季節(jié),天長市境內水庫、塘壩會季節(jié)性地飛來許多天鵝,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讓天鵝一待就是幾個月。問題隨之而來,農戶承包水面養(yǎng)殖的魚、龍蝦成為天鵝的“美食”,損失很大,老百姓無奈,只能尋求政府解決補償。但是對于小型鳥類,可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近日,農民告訴筆者,過了收獲季節(jié),喜鵲、麻雀、斑鳩等本地鳥類啄食農民種植的田間糧食,通過人力驅趕,收效甚微。為減少損失,極少數(shù)農民采用藥物拌谷物,散撒田間來藥死鳥兒的極端方式。更有甚者,在野外鳥兒棲息地附近或飛行通道上用細網(wǎng)張網(wǎng)捕殺,這種直徑不足毫米、面積近20平方米的尼龍細網(wǎng),鳥類一旦碰撞上網(wǎng),逃脫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非法捕鳥之徒堂而皇之的“借口”是,抓幾只鳥兒到市場上賣賣,補貼自己糧食損失??粗B兒們成為食客大快朵頤的盤中餐,野生動物保護公益人士心急如焚、憂心忡忡。
筆者呼吁,政府的林業(yè)、公安等相關部門和鳥類保護組織等社會公益組織要開展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野生保護動物種類相關知識,注重公眾的參與和互動,增強群眾的環(huán)保意識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同時,要加大打擊、查處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報道、曝光,以案釋法,堅決遏制住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讓野生動物在皖東大地上能安全過冬、自然生存繁衍,與人類一道共享“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