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擔當?《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接受并負起責任”。這意味著,擔當是一種責任。心中有擔當,人人皆堯舜。
那么,對于黨員干部來說,什么是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并從什么是責任擔當、為什么要責任擔當、怎么做到責任擔當等方面,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他反復指出,“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為官避事平生恥’。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品格,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這是總書記對全體黨員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
干部的擔當從哪里來?
從“公”字中來。當干部,講擔當,必須端正為官動機。動機不純,“私”字當頭,為官就會不在狀態(tài)。有的干部希望得到組織重用,但動機不是利用更大的平臺更好地干事,而是看重名利、地位,憧憬著提拔后的風光,陶醉于提拔后的地位;有的干部提拔伊始,還有那股沖勁、闖勁,還有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但這股勁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認為提拔無望,成長空間日窄,工作激情漸退,萌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干部講擔當,必須恪守一個“公”字。無私者無畏,為公者恒強,心底無私天地寬,天遼地闊好擔當。
從“干”字中來。當干部,講擔當,必須弘揚實干精神。“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本領,只有在實干中才能提高;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坐而論道達不到理想的彼岸,只有起而行道,才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正途。“干”字當頭、苦干實干,各項事業(yè)才會蓬勃發(fā)展;為官不為、尸位素餐、得過且過,再好的藍圖也不會變成現實。
從“敢”字中來。當干部,講擔當,必須敢于動真碰硬。要按照忠誠、干凈、擔當的要求,迎難而上、不怕事不躲事,尤其在原則問題上,不怕得罪人,敢于挺直身板、瞪起眼睛;就是要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始終做到“心中有黨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責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為”。
當前,我們正處于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奮力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各方面的任務還很艱巨繁重。無論是搶抓機遇,還是破解難題,不僅需要勇氣、智慧和決心,更需要各級干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始終堅持講擔當。只有大家都敢于擔當,才能不斷迎接新挑戰(zhàn),謀求新發(fā)展,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做出新貢獻。